问:人成即佛成,是古大德提出重要的修行原则。只有把人做好,才能成佛!只有把人做好,才可以往生极乐!难道人品恶劣之人,可以成佛吗?老师为何反对这种观念?
答:佛是无生无灭的觉照智慧,只有人格自我的熄灭,才能恢复佛性的圆满。只有对自我人格彻底的否定,才能从人生梦境中苏醒。佛和善恶无关,和觉迷有关。
问:有一种说法,人成即佛成,并非是人做好了,就成佛了,而是说人做好了,做个好人,是修行解脱成佛的基础。
答;不对。好人不是修行的基础。信受三法印的正知见,才是根本基础。只有对自我人格彻底否定的出离心,才是修行的基础。只有虔诚真理的信仰心,才能塑造真正的“好人”。
问:老师也说过,修行要做个好人,唯有好人,才有成为修行者的资格。你怎么解释?
答:哪里?请说明出处。
问:老师在文章《格式化》(2024-02-09)中有。
“怎样的人品,才符合天堂真神,对灵魂的要求?
发自肺腑地说:做一个好人。
唯有好人,才有成为‘修行者’的资格。
怎样才是好人?
内心没有伤害他人的企图。
心中具有宽恕,谅解别人的温暖。
具有公义之心,敢于去维护弱小。
处事公正无私,清白坦荡俯仰无愧。
心灵仰望神佛,让灵魂感知力,住在纯洁柔软的体验之中。
克己复‘法’,法是真实的心,是宽恕的心,是出离之心。
设身处地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多体谅他人,学会原谅,践行宽恕。
能够做到以上诸种要求,能够达到如此心灵状态。
这个灵魂,必定是绝世好人。
这样纯正,纯真,纯善的灵魂。
就具有了‘修行者’,仰望神圣天堂的品质。
这样的灵魂,必定会蒙受十方如来,摩顶加持。
可贵的灵魂,已经住进天堂圣主的,圣心光明。”
这段文字,分明也是说明,好人是修行的基础嘛。这个和净某提倡的传统文化的“四好好人”,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?
答:师兄,这里面是有很大差别的,需要认真区分!
首先,第一点,老师论述的好人,是对神佛虔诚信仰塑造的心灵状态,信仰心的朝向是天堂,依据的是三法印;是为了仰望天堂而在人间践行过程当中,表现出无我无私的好人状态。而净某提倡的好人,心灵朝向的是世间和谐幸福,虽然说他做好人是为了往生打基础,可是却并没有明确鲜明地以三法印论述人格的虚妄!导致无量无数的信众,对于好人的认知就是实有的人!好人依据是儒家礼法,是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人,和信仰没有丝毫关系。
第二点,老师论述的好人,是真正的好人,是真正的纯正、纯真、纯善!而净某提倡的好人,并不具备纯正、纯真、纯善,是虚伪的、等级分别严重不平等的、没有真正公正公义心的,封建礼法标准下塑造的伪善。
下面,我再具体说明一下,净某和许多传统文化提倡的好人是怎么回事,咱们就以净某为例说明。净某提倡《弟子规》,以《弟子规》作为好人标准,《弟子规》确实提倡善,可是《弟子规》最大的善是顺从,是恭顺,培养的是奴才的善,是对于等级制度下,上级权益的维护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不具备公正,不具备维护弱小的正直和魄力,所以就不具备真正的公正和无私,所以善得不纯正!
再有,《弟子规》过于强调形式化,强调礼法标准,鞠躬作揖,恭敬至上,却忽略弱化对于真实的提倡!所以《弟子规》培养的都是伪善,表面上仁义道德,背地里男盗女娼,就是儒家礼法真正的状态。不具备真实的品质,所以善得不纯真!
再有,《弟子规》强调的善,是对于礼法等级的维护,这种维护等级制度下社会家庭的和谐,而提倡的善法,是功利性的善。他们所谓的家庭、社会和谐,很多时候是牺牲个体真实心灵诉求和感受前提下的和谐!很多情况下的和谐,是善人吃亏达成的和谐!所以很多人为了和谐的大局,选择忍让,但是内心情绪并没有真正地宽恕,依旧有很多怨言怨气没有真正释怀。只是为了做好人,为了维护和谐的目的去行善。这种善本身具有功利性。或者说,这种善本质是既得利益者,对弱势群体的愚弄和压榨。所以这种善并非纯善。
所以仔细对比老师和净某提倡的好人,差别可谓天壤之别。老师提倡的好人标准,是信仰心形成的心灵状态,心灵是朝向真理、朝向天堂的,是舍弃、熄灭自我人格维护过程中展现的无私公正、善良纯真、温暖宽恕的心灵光明,和人成即佛成,固化人格圆满人格,是完全相反的方向,所以不要被名相所迷,要认清内在的本质。
老师:很棒。